2015 回顧

冬天的索邦



話說自從八月放完三週的暑假回到巴黎工作後,之間因一直忙於工作,週末也忙於外省巴黎兩頭跑,所以沒時間交代我到底做了什麼。


如今,2015即將結束,就讓我來用此文來回顧這一年吧。



老實說在法國的生活我還混得不錯,相較於其他認識的台灣人,我也自覺幸運很多。
這一切真的要感謝太多人無形和實質的幫忙與鼓勵!



由於法文自己已在台灣學了很久,考了檢定程度也已經不是那種小大一的呀呀學語等級,
文化上跟法國人的交流也沒有障礙,宗教、經濟、政治、生活模式等各層面,我不敢說自己相當了解,但也已經不是那種當初人生地不熟的陌生體驗。現在看到他人寫的法國旅遊網誌那種彷彿時時都在發現新事物的語調和文中重複使用的大同小異的正面形容詞,我相當無感,回想第一次來法,當初以為自己會是最後一次來歐洲,所以就拼命坐火車飛機到處跑,好多古蹟如數家珍,回憶難忘。



想想現在,短短三年不到,從婚後找到了第一份工作、辭職、申請培訓課程、一人赴巴黎上課、找實習、寫報告、找工作、找房子、終於找到房子、辭掉工作、找到另一份工作、到結束這份工作...



我的結論就是:2015 這一年,我真的好忙好辛苦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2015 年,延續去年在巴黎的生活。

我愛巴黎的歷史建築,尤其當我獨自一人走過新橋,或是在塞納河畔的某個碼頭邊遊蕩時,我不禁讚嘆「天哪!這個城市真美」,美到我詞窮。巴黎是個光明之城,也是個萬惡之城,它具有一般國際都市會有的問題:衛生、噪音、犯罪、居住等社會問題...



巴黎很美, 但是不適合居住; 巴黎女人很美,但是不好相處。
某些巴黎人的陰晴不定和神經質,我在工作領域中徹底感受到了!



但話說回來,我的法國生活似乎還融入的不錯。
雖然工作上有些事情讓我覺得好難。
尤其跟某些法國同事的相處讓我很痛苦。



至於明年,我是會繼續留在巴黎練功還是會回外省修身養性,目前我還沒有答案。

不想畫下句點,2016年讓我在巴黎生活後面放個逗點吧,因為驚嘆號一直都在。



凡登廣場





Plus d'infos »

吐槽巴黎女人

讓我醜話說在前面,這篇文章恨意濃,若不想受到負面影響請離開。 





BHV瑪黑店的聖誕節裝飾



從很久以前開始,閱讀Facebook上的文章成為我通勤時打發時間的嗜好。
而最近這幾年,看到女性時尚雜誌Vogue有越來越多的文章在談論法國文化或是一些台灣人在法生活的閒聊心得文 (說閒聊是因為這些文章內容用字遣詞非常casual,與學術幾乎無關,沒有社會科學的研究數據也沒有太多的咬文嚼字吊書袋)。只覺得似乎越來越多的女性與法國有接觸,在法留學或工作,因而有機會發表在法國生活的一些所見所聞。

這樣推介法國文化的文章立意很好值得肯定,但我想表達的是,某些一直捧法國、歌頌巴黎女人的文章我TMD看得好膩!

 
好膩! 
好膩! 
好膩!



我因為太過厭倦這種狗腿文章所以要說三次!
再追加一次好了因為真的:好膩!

狗腿文章就是這麼油膩膩!該是時候來杯綠茶去油解膩了!

什麼叫巴黎女人?
是住在巴黎的女人,還是在巴黎街道上行走的女人?
我住過巴黎,我在巴黎工作,那我是文章中談論的巴黎女人嗎?
大家看到我會覺得我代表巴黎女人?
我會是時尚的化身或是同義詞?

別傻了!



這些文章都只談論住巴黎的白種歐洲女人 (搭配文章的圖片也說明了一切),不會有人跟你談住在巴黎十三區的中國或越南女人、住在十區靠近聖德尼門(Porte Saint Denis)的印度或巴基斯坦女人、某些也住巴黎通常身材豐腴包著傳統頭巾的非洲女人、還有全身包得像蝙蝠的穆斯林女人...



巴黎是時尚之都,但是巴黎女人跟世界上其他女人一樣,放的屁不會是香的,大便也不會是粉紅色的。




以下是一篇我在臉書上看到的談論巴黎女人的文章其中一段:



巴黎女人當然有很多種。外國人心目中的「巴黎女人」,纖細優雅,品味不凡;法國人對「巴黎女人」的印象則可能多了幾抹任性與挑剔。法國作家Sacha Guitry說 : 「成為巴黎人,不是在巴黎出生,而是在巴黎重生。」 ( Être parisien, ce n'est pas être né à Paris, c'est y renaître )。我們想學習的「巴黎女人」,不僅僅只是住在巴黎或出生在巴黎;她們通常也是信仰Coco Chanel名言「流行易逝,風格恆存」(La mode se démode, le style jamais)的忠實信徒。



讓我們來賞析(吐槽)一下這段狗腿文字。
 


第一句(藍色部份)若把巴黎去掉其實也適用,因為女人本來就有不同的面貌,男人也是一樣(小鮮肉、暖男、草食男、肌肉男、大叔...),強調巴黎、註明女人,不過是雙重的刻板印象,難道台北女人就不時尚,高雄或是台南女人也沒那麼時尚嗎?還是其實這些文章的作者都在說巴黎的女人裝扮顯得時尚的比例比其他城市高?那紐約女人應該會很生氣吧 XDDDD



這就是刻板印象。而且似乎巴黎男人的時尚度不在被討論的範圍內?個人在地鐵裡可是見識過不少穿著雅痞、低調時尚的法國帥哥哩。



第二句(紅色部份)是我唯一在這篇文章中學到的東西,而且Guitry說的是巴黎人,又不是只有巴黎女人,把這句話放在狗腿巴黎女人文也太瞎。照Guitry說來,我勉強算是巴黎女人囉,因為我覺得自從在巴黎生活後,我身心上灰飛煙滅了好多次,也重生了好多次... (搖頭苦笑中)


再來,最後一句(綠色部份) 讓我非常生氣,為何我們要向巴黎女人學習?學習什麼?她們是我們的老師嗎?還有,誰信仰香奈兒的名言了?你要是問她們這誰的語錄,可能很多人都答不上來呢。至於「忠實信徒」這種字眼就請不要再用了,狗腿的極致表現啊~


那我個人對巴黎女人的看法又是如何?我只能再重申一次在臉書留下的評論:

這裡有些年輕女人的嘴臉真的讓我不敢領教,漂亮有餘,沈靜不足。搔首弄姿有餘,和顏悅色不足。如果有人又要出來歌頌巴黎女人,我只能說她們很會塑造適合自己的風格,但是人格是另一回事



  

各國觀光客會來的春天百貨正慶祝150週年,凱特溫斯蕾是形象大使(與圖中廣告無關)


這樣寫好像巴黎女人很糟很惡劣似的,其實我並不是沒有遇過和藹可親的巴黎女人,我只是想藉由這篇吐槽文表達我對這些狗腿法國/巴黎文章的厭惡。

也許寫這種神化法國/巴黎的文章可以賺到很多點閱率,或是來充一下時尚雜誌的版面,達到讓想去法國卻沒去過的人解high的目的,同時又有稿費可拿。這讓我想起初次來法的日本觀光客的巴黎症候群(請自行搜尋,會有很多有趣的文章),我想台灣人抗壓性沒那麼低,對法國的憧憬幻想也沒有日本媒體散播得那麼瘋狂。(日本人哈法哈到連麵包店的招牌都會用一些奇怪的法文字組合,台灣有聖娜多堡Semeur du pain,有一堆分店的日本山崎 Saison du Soleil,而且不只麵包店,某些服裝或是雜誌品牌更是)


只能說期待越多,跌得越重。


當我在Uniqlo跟一堆巴黎女人排試衣間時,我突然覺得其實亞洲人才時尚呢~

不論何時進去人都爆多的巴黎九區Uniqlo

在FNAC看到的法文版美少女戰士也很時尚,看看這水手服多性感 XDDD



上面那張照片是大離題無誤。

最後來欣賞一下Mylène Farmer跟史汀最新合作的歌曲「被偷的車」還有巴黎聖母院附近的美麗景色。若有人寫文章歌頌巴黎的古蹟建築,我會非常想讀且不會吐槽,因為比巴黎女人難寫多了,想讀的人應該也會比較少吧。

今天先吐槽到這邊,謝謝收看。







巴 黎女人當然有很多種。外國人心目中的「巴黎女人」,纖細優雅,品味不凡;法國人對「巴黎女人」的印象則可能多了幾抹任性與挑剔。法國作家Sacha Guitry說 : 「成為巴黎人,不是在巴黎出生,而是在巴黎重生。」 ( Être parisien, ce n'est pas être né à Paris, c'est y renaître )。我們想學習的「巴黎女人」,不僅僅只是住在巴黎或出生在巴黎;她們通常也是信仰Coco Chanel名言「流行易逝,風格恆存」(La mode se démode, le style jamais)的忠實信徒。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3157&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sthash.5ewcMfQ4.dpuf
巴 黎女人當然有很多種。外國人心目中的「巴黎女人」,纖細優雅,品味不凡;法國人對「巴黎女人」的印象則可能多了幾抹任性與挑剔。法國作家Sacha Guitry說 : 「成為巴黎人,不是在巴黎出生,而是在巴黎重生。」 ( Être parisien, ce n'est pas être né à Paris, c'est y renaître )。我們想學習的「巴黎女人」,不僅僅只是住在巴黎或出生在巴黎;她們通常也是信仰Coco Chanel名言「流行易逝,風格恆存」(La mode se démode, le style jamais)的忠實信徒。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3157&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sthash.5ewcMfQ4.dpuf
巴 黎女人當然有很多種。外國人心目中的「巴黎女人」,纖細優雅,品味不凡;法國人對「巴黎女人」的印象則可能多了幾抹任性與挑剔。法國作家Sacha Guitry說 : 「成為巴黎人,不是在巴黎出生,而是在巴黎重生。」 ( Être parisien, ce n'est pas être né à Paris, c'est y renaître )。我們想學習的「巴黎女人」,不僅僅只是住在巴黎或出生在巴黎;她們通常也是信仰Coco Chanel名言「流行易逝,風格恆存」(La mode se démode, le style jamais)的忠實信徒。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3157&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sthash.5ewcMfQ4.dpuf
巴 黎女人當然有很多種。外國人心目中的「巴黎女人」,纖細優雅,品味不凡;法國人對「巴黎女人」的印象則可能多了幾抹任性與挑剔。法國作家Sacha Guitry說 : 「成為巴黎人,不是在巴黎出生,而是在巴黎重生。」 ( Être parisien, ce n'est pas être né à Paris, c'est y renaître )。我們想學習的「巴黎女人」,不僅僅只是住在巴黎或出生在巴黎;她們通常也是信仰Coco Chanel名言「流行易逝,風格恆存」(La mode se démode, le style jamais)的忠實信徒。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3157&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sthash.5ewcMfQ4.dpuf
巴 黎女人當然有很多種。外國人心目中的「巴黎女人」,纖細優雅,品味不凡;法國人對「巴黎女人」的印象則可能多了幾抹任性與挑剔。法國作家Sacha Guitry說 : 「成為巴黎人,不是在巴黎出生,而是在巴黎重生。」 ( Être parisien, ce n'est pas être né à Paris, c'est y renaître )。我們想學習的「巴黎女人」,不僅僅只是住在巴黎或出生在巴黎;她們通常也是信仰Coco Chanel名言「流行易逝,風格恆存」(La mode se démode, le style jamais)的忠實信徒。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3157&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sthash.5ewcMfQ4.dpuf

Plus d'infos »

收心

拍不膩的交易橋



暫別烏煙瘴氣的巴黎,放了三週的假,

在家裡安置了新的魚缸,開始養我喜愛的小金魚,很開心。

好好休息了一場,在家每天都是睡衣電影點心模式。
 
目前回到工作崗位上已經一個禮拜多,放假前的記憶也慢慢地都回來了,

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開始掌握工作上的邏輯。

上週還是偶而有出了些差錯,正常現象,我對一些廠商還是不熟悉,

所以難免會不懂中間的邏輯和實際應該採取的恰當行動。

放假前的一週再加上這一週,算起來到新公司已經兩個禮拜了,

我非常喜歡我的工作環境,電腦是新的,辦公室不大也不小,光線也不刺眼,

佈置得簡單卻不俗氣,老闆就坐我對面偶而啃著蘋果,不太會打擾我的工作。

工作地點挺安靜,雖位於巴黎市中心,但時有大隱隱於市的感覺。

同事間的相處也不搞小團體 (至少就我目前了解是如此),

唯一的缺點就是周遭用餐選擇太少。



巴黎的中心,遠方就是聖母院


好了,其實我知道我沒啥好抱怨的了,比起其他人我算幸福的了。

能找到符合自己條件的工作,產品也是不難搞的、自己喜歡的,

還有我很快樂,一點都不討厭這工作,這樣就夠了。

接下來,就只剩找房子的事要解決了。



8/22 這天週六天氣很好,後天就要收心工作了



Plus d'infos »

轉機

St. Michel 橋



記得一個多月前,培訓課結束後的星期五下午,和同學和老師到公園一起喝了好幾杯香檳和紅酒,夥伴們大聊特聊笑聲不斷,這是我在巴黎的美好時光的一部分。星期一,行程緊湊,我一天都沒浪費到,面試完就立刻上班了。



如今,在人力派遣公司(boîte d'intérim)介紹的這間小公司上班也已經一個多月了,邊工作也邊看看其他職缺,我的理想是找到一個在巴黎的工作,交通上比較便利。我也在看是否有更好的待遇和福利。是的,待遇和福利對一個找工作要簽合約的受薪階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法國有在私人企業工作經驗的人可以明白,法國才是萬萬稅!在法國工作和在台灣是非常不一樣的,也許今天在台灣,只要時間上許可,我可以白天一個工晚上一個工,沒人管得了我,雇主和雇員之間只要口頭上同意隔天就可以開工了。但是在法國一個全職工作(plein temps)就是一份合約,全職工作外的其他時間是不允許打工的,除非是你自願打不合法的黑工那就另當別論,但打黑工若發生意外或有其他爭議,誰來罩你就是你家的事了,後續要自己去處理非常麻煩啊。



到巴黎已經九個月了,每天都有新鮮事,每天都學到了新東西。我明白了很多事情,周遭人的話語可以是他們便宜行事的謊言,也可以是我值得借鏡的金玉良言。



在這間小公司五個禮拜過去了,其實我沒有特別想離開的慾望,其一是因為已經習慣了工作的步調,其二是同事非常親切有趣,我也有很多工作上的自由,僅管硬體上有很多不便(這其實很讓我不爽!因為我討厭拖垮工作效率的設備),但也是盡量把業務交代的事辦好。促使我離開的是一個更好的機會:我找到了一個在巴黎的職缺,產品的特質也比較單純。我本來以為會收到的是人力派遣公司的短期合約,但沒想到居然是跟公司直接簽的合約。



由於換工作前的合約是短期的人力派遣公司合約,當我致電告知他們我下週一即將離職時,人力公司當然很不高興,該公司女主管還嚇唬我說至少要離職前的八天告知他們,但如果老闆也同意那就沒問題。因為如果我的公司老闆不同意,很有可能會對他們要求賠償金,人力公司女主管還要求我掃描並轉寄我的新合約,讓他們相信我的離開是為了一個合理的原因而非一時的情緒化擺爛,這對我而言當下感覺像是一種威脅,我把新公司名稱蓋住,只保留合約上所載我的個人資料,且只寄了合約的第一頁交差,讓他們意識到這不是另一家人力派遣公司來搶人,他們應該就會放我走了。當天我就收到了派遣公司寄來的一式三份的任務提前終止聲明 (rupture anticipée de mission),我只要簽名、掃描、用電子郵件寄回去就好了。我在email中還特別感謝他們介紹此工作機會給我,「這是個美好的經驗」。辦公室工作總是要稍微虛偽,喔不,是保有基本的禮貌。



但這樣還不夠,還是要為自己留後路,老闆當時人在中國出差,只讓他的人事代理人口頭上轉告我他同意讓我離職,但萬一事後老闆回來反悔說「我才沒有答應讓你就這樣離職」,那我很有可能要賠償,公司可以說我害他們造成人事上的損失。為了預防這種情況,我先生查了政府官網所列的工作法規、網友經驗等,最後我們採用了一份辭職信件範本,繕打列印後,等老闆週一早上回來簽再寄給我正本。



在法國的生活就是,當沒有麻煩時,生活簡單自在,但當涉及到權利時,要做好功課、要有法律常識的觸角、還要有對抗的決心和毅力,否則到最後吃虧的就會是自己!如果有幸在法國當貴婦靠老公養(或許)最好,但這不是我的情況,我沒那麼好命不用工作 XDD。



話說回來,這位老闆總是笑臉迎人,但是就像我那位一週前被臨時告知沒有後續長期合約,且即將離職的同事說的:Le sourire, ça ne rentre pas dans ta poche.   「微笑並不能轉變成你口袋裡實際的薪資。」



據同事宣稱,由於老闆沒有履行她合約上所載的條款,使得她非常憤慨,她還希望透過我的離職讓業務和老闆知道他們對員工的待遇不佳。我當下感覺她想利用我作為她復仇的工具,但最後我什麼都沒說,一方面是因為我不了解事情的全貌所以不便評論,一方面是因為老闆如果夠聰明,當員工離職一定是有更好的機會或是已經受夠了這間公司,不然哪個白痴會繼續留下來?我想如果老闆這麼沒有智慧、不在乎也從未試圖了解員工離職的真正原因,這種公司其實也可以不用待了。



在台灣的無私利他奉獻精神在法國是行不通的,我們可以把包容和忍耐發揮在工作時需具備的韌性,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尤其法國的法律又是那麼的囉哩叭唆,法律沒搞清楚或是沒有做好適當處理,後續很難讓人高枕無憂。



小心得:把工作做好不難,把人管理好才難!工作內容也許會改變,但人的態度丕變往往才是最令人措手不及的。


攝於七月下旬的巴黎沙灘,對面為巴黎古監獄和交易橋





Plus d'infos »

崩潰

曾經走路就可以到的的羅浮宮,換住處後,連夢想都成了奢侈



這一個月以來發生了很多事,所以心情起伏很大。一直在崩潰,大哭了好幾次。


謝謝朋友的慰問,我在這裡跟大家解釋吧。前幾天崩潰是因為,剛開始工作還在適應,尤其週一上午面試完就直接開始上班,太多資訊一下子消化不了,搞得我頭昏腦脹想回家,加上找房子的事,覺得自己沒有未來了。


最近也沒有巴黎的美美照片,因為我搬家了。從六月初開始,為了讓心情平靜好好準備考試,考試前搬到凡爾賽投靠另一個先生親戚家,只能說住凡爾賽真好!我彷彿從地獄回到天堂啊,吃得好睡得好,走在街上也看不到「奇怪的人」出沒,生活品質高,在該區有許多別緻的單棟小房舍像小別墅一樣,配有小巧的花園,行道兩旁也是鋪滿了玫瑰花叢,非常有情調。






還沒考試前,我平均每天接到三四通電話約面試,說對我的履歷感興趣,我受寵若驚啊。有個聰明又用功的同學說她履歷投到爛都沒回音,還搞笑請我不要整盤都吃完,留點機會給她(很可愛,最好我面試每個都會中啦,況且就算面試多最後還不是只能選一個工作= = )



最後,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我考試沒過(可以再補考。唉,這又是另一段令人不爽憤怒的故事!),但是比大部份的同學都還早找到工作。當大家正在某同學家烤肉哈啦慶團圓時,我正在焦頭爛額的回email和試著融入公司。


到公司路上會看到的Pierre de Ronsard玫瑰,提醒我人生苦短要把握時光,也是我的每日早晨小確幸


不知我是幸運還是不幸,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我在法國兩年多了,到目前為止,覺得有辛苦也有幸運,或許唯一慰藉我的就是車窗外美麗的風景,或是六號線地鐵穿過塞納河時,看到鐵塔那種驚嘆和懷舊的氛圍。兩年了,我覺得被訓練得更勇敢,搬家後,目前我唯一的擔憂就是找房子的問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問題就是一個接著一個來。培訓時焦頭爛額找實習,實習完了就要寫報告,報告寫完了要準備考試,考試考完了就要找工作,工作找到了接著就要找房子。所以回想起十年前讀到叔本華的那句話:「人生就像鐘擺,總在無聊和忙碌中擺盪」,我不由自主在書店老淚縱橫哪~(希望這成語濫用可以緩和一下我的悲傷)



聖拉薩車站附近,八區和九區是我這六個月以來經常到訪的beau quartier



雖然困頓不斷,我為自己感到驕傲,目前在法國短短兩年還算融入得不錯,雖然車開得很爛總被先生譙 (I don't care!! 我在巴黎不用開車哈哈!)。有工作經驗,也認識了許多我衷心欣賞且正直認真的朋友,不管是台灣還是法國朋友,他們都給我極大幫助,不論是課業上的解惑,或是生活上的鼓勵和建議,我受益良多,別人對我的好與壞我也都記著,不管之後是繼續待在巴黎還是要回外省,我都不會後悔經歷目前為止我人生壓力最大的一段歲月。請不要忘記,雖然距離遙遠,我時時刻刻把你們放在心中,我正在異鄉奮鬥著,請不要忘記我。



我好喜歡這條街,從巴士底廣場延伸的Rue St. Antoine,第四區建構了我大部分的美好記憶,令我好想念



和同學下課後會到酒吧小酌的巴士底區也成了追憶,天哪我好喜歡這裡



一下子寫了那麼多,看來我得把這篇搬到網誌裡了。 
謝謝收看,咱們下次見。



Plus d'infos »

危機

第四區,St. Merri教堂,往右邊就是Stravinsky噴泉及龐畢度中心



如果當時在台灣的我不知道何謂失敗和困難,那麼現在身在法國的我才深切體會到何謂失敗和困難。

在法國生活不容易啊,尤其是在巴黎,何等困難,我一言難盡!

若遇到難相處或是心機重的人,純樸善良如我的台灣人就會熊熊覺得「我真是太嫩了」!



第九區,Place St. Georges,面試地點之一



這並不是說,台灣人就不工心計,我只是想表達我最近的心情就是一個悶字。



搭Transilien到巴黎前會看到的景象,只能在車窗裡攝下我的夢想



因為一些問題,導致我被迫提早離開在巴黎的住處,轉往凡爾賽的另一個親戚家住。提著偌大的行李,手再痠我都要離開巴黎,因為我受夠了!受夠了這位老女士陰晴不定的乖戾脾氣,受夠了她那高傲且令人不快的態度,受夠了聽到她的聲音(那令我厭惡的西班牙語),受夠了她的瘋狂與誇張,受夠了她的任性與尖刻。



Château de Chantilly 香提城堡,很棒的回憶,但唯一憾恨是獨缺良人哪



夠了,我走就是了。反正這裡也不是我家,我沒有什麼好留戀的。
內心淌著血到乾洗店付了大筆鈔票,把她交代我要送洗的一堆棉被加枕頭搬回去後,我就不用再見到她了,至少短期內不用,免得勾起我那些傷心不堪備受屈辱的回憶。



從St. Lazare車站搭車到凡爾賽右岸,轉公車又讓我筋疲力竭。好在叔叔嬸嬸人非常好,對我視如己出,我真心感激。



安置好了以後,接著,我總算能專心準備我的最後考試。

每天晚餐都吃好飽,有時還有氣泡酒或是紅酒相伴,嬸嬸是個和藹、聰明且近乎完美的女人,我快被寵壞了,彷彿從地獄來到天堂。




依然是我最愛的第四區,聖保羅教堂,讓我痛快發洩的淨土之一,觀光客跑去哪了?



可惜,我考試沒過,我好恨哪,但又能說什麼,要怪誰呢?那兩個作弊的阿拉伯同學嗎?
他們這無恥的行為,讓兩位女評審在面談時對我們這組的態度非常惡劣且要求苛刻。

我對這結果非常不滿,因為兩次的期中考結果都還不錯,怎麼這次會有極大落差!

法國真是個不適合好人居住的國家,因為誠實的人反而會被當成他人罪惡的犧牲品。

我成了代罪羔羊。我是這一組唯二沒過的人。

這一切真令我作嘔。

噁心,就是這種感覺。



好險這噁心的感覺並沒有持續太久,比他人幸運的是,我是班上前幾個很快就找到工作的。

至於他們找到什麼工作,又是一個可以大書特書的點,在此不便多說。

我不知道其他人在想什麼,是想一輩子靠社會救濟金過活嗎?

他們好像也一點都不緊張,如果培訓課上完了、考試過了,這樣他們就滿意了?

就算專業文憑到手,地球還是在轉動,你還是沒工作呈失業狀態,人生還是要繼續過啊。

六月15日,培訓完的週一,面試在早上,面試後我就直接上班,好奇妙的感覺。

我好像離目標又前進了一步,雖然考試沒過,但是老實說 Je m'en fous (我不在乎)!!!

我總算可以有我自己的收入,雖然目前還是住親戚家,但是這也只是暫時。

真覺得這一切像夢, 但是是一場實際的夢。

對於在巴黎的生活,我只能說,當自己完全經濟獨立 (經濟自由當然又是另一回事),有一個自己的窩,這才是真正幸福的開始,其他什麼的,都是狗屁,都是虛榮。

我想這情況在台北也是一樣。

我是個外國人,我在這裡抱怨說生活艱難,恐怕很多人會有印象上的落差。尤其我拍的照片又是傾向報喜不報憂,唯美得讓人不敢相信我在巴黎有多苦。

巴黎是個很多人想來探訪的城市,但是一回到實際的生活面,這可是很不一樣的體驗。





Plus d'infos »

眷戀

皇家宮殿花園寧靜的一刻



2015年四月十一日星期六。陰天,有雨。

我還是沒有像別人一樣在週末的早晨貪睡賴床。

決定今天早上要吃飽一點,所以煎了兩塊豬排和兩顆蛋,也喝了一杯熱阿華田和柳橙汁。

約九點十五分出發。搭了地鐵八號線(真的是永遠的八號線,我上班上課回家都搭這條線),到了已經逛了N遍的協和廣場,我知道今天會下雨,所以安排的行程是橘園美術館。

總算看到莫內的「睡蓮」了。莫內是對的, 這幾幅鉅作的確能讓人從巴黎都市的喧囂與紛擾中解放,達到內心的平靜。

我坐在畫作前,停留了半小時,無視其他觀光客的熙來人往。

我看著這些畫,訝異於人類的視覺居然可以辨別這些不同層次的繽紛色彩!造物主果真是無所不能啊~

我看著畫中的睡蓮、池水、樹葉、光和影,心裡想著他,那個我心中塑造的完美形象。



久違了,莫內



我覺得哀傷,因我了解這是一份不可能的愛情。

而我愛上的是那個我心中想像的美好的他,在真實生活中,我知道我們之間是不可能的。

結束了橘園的參觀,我到了Passage de Choiseul,突然想吃韓國料理,而我也沒有失望。

回到了巴黎的住處,我脫下大衣,換上短外套,今天天氣又濕又熱,像台北一樣。

我搭了地鐵七號線,採取了我偏好的路線,跨過了新橋,穿越西提島,來到了我最愛的Gibert Jeune書店。我買了一本「論述中的語言行為」,慶幸自己對語言學還有好奇心。

接著我沿著Saint Michel大道走, 買了一件兩個禮拜前我一見鍾情且念念不忘的棉襯衫。今天花了不少錢,但我沒有絲毫罪惡感。



亞歷山大三世橋



一想到再過兩個月,也許我就要離開巴黎了,我感到有些惆悵。

下午五點,下起了雨,城市變得更加灰濛濛了,索性搭了公車27號線,想一邊看著街景一邊傷心。

我又戀愛了,我愛上巴黎了,我愛上他的瘋狂,而我對巴黎的愛也近乎瘋狂。我捨不得這份回憶,捨不得離開巴黎,也捨不得離開他。

還沒離開,卻已經開始想念。

我想見他,或是在某個街道偶然遇見他,告訴他我很欣賞他。

也許他根本不在意我吧,一切都只是我的幻想。

但是這些幻想讓我重新活了起來,我覺得自己煥然一新。



好想走遍巴黎的每座橋



雨還是一直下,但是雨勢減弱了,我回到住處,心裡覺得酸酸的,雨的味道卻讓我覺得很舒服。

我仍然放不下,心中滿是他的影子和話語。誰能救我?讓我忘了他。

也許,要忘記他,就得離開巴黎。






凡登廣場,氣勢不凡



巴黎市政廳,予人Doisneau的經典作品「市政廳之吻」的浪漫印象



Baiser de l'Hôtel de Ville, Robert Doisneau 1950



發現往皇家宮殿花園另一條私房路線,觀光客也比較少



註:除了第二張照片「莫內的睡蓮」外,本篇文章的其他照片皆與文中時空無關











Plus d'infos »

實習

培訓課上到了一個段落,不知是比較幸運還是比較不幸,

因為應實習的公司要求,我必須比別人早一週實習。

可以早點擺脫培訓後半段比較無聊的課程,嗯,所以應該算是幸運吧~

巴黎傷兵醫院,內有拿破崙的陵寢和軍事博物館


今天是我實習的第三天,公司裡有一位台灣女性(真的很巧)、一位日本男性和三位法國男性,

所以加上我就是六個人在崗位上。

我一進這間公司面試時就覺得很舒服,空間挺寬敞,至少對六個人來說算大。

牆上掛滿了好幾個時鐘,顯示各地的時區。

公司地點位於巴黎十一區,靠近巴士底廣場,附近有餐廳、超市、郵筒,走到地鐵站不用一分鐘!住郊區的同學羨慕死我了!

離實習處不遠的巴士底廣場,和夥伴下課後最喜歡來這裡享受Happy Hour


我真的非常幸運,找到的實習公司、上課地點和住處都在同一條地鐵線上!

這是何等令人羨慕的境遇!我真的又要忍不住謝天了!

至於工作,目前為止做的都是一些行政上的工作,用管理軟體開收據發票、核對發票金額、影印、預約快遞領文件等瑣事。

記得自己二十出頭時對這種雜事敬謝不敏,非常無法融入那種工作的滿足感。

但如今我似乎又回到了原點,到了異鄉做一個我曾經很討厭的工作。

現在我反而很喜歡這種略顯枯燥的工作,一點也不厭煩。


換了心境,人自然就容易滿足。


我在巴黎學到好多東西,也遇到一些有趣的人,真的很感謝這一切。

我沒有想過我的人生會是這樣,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卻又能有天做能讓自己快樂的事。

我覺得自己沒有變老,我不覺得累,也不覺得自己的努力被辜負。

在工作中充滿希望,希望這種滿足能持續下去直到實習結束。






Plus d'infos »

記憶

協和廣場一隅,承載著大革命的血腥記憶,如今卻是燦爛耀眼,和後方的鐵塔、大小宮殿相呼應


我沒有忘記中文怎麼說怎麼寫。
我沒有忘記我的姓名。
我沒有忘記我在台灣的住址。
我沒有忘記我的兒時玩伴、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的朋友。
我沒有忘記我喜歡過誰。
我沒有忘記誰支持我。
我沒有忘記我的家人。
我沒有忘記台灣人的善良與誠實。
我沒有忘記我的歡笑淚水。
我沒有忘記陪伴我的、你們的歡笑淚水。
我沒有忘記在台灣生活讓我刻苦銘心的事。
我沒有忘記我是誰。



東京宮附近的鐵塔


我知道我是誰。



偶爾會想念鄉間生活的恬靜



Plus d'infos »

告解

說實在的,巴黎的冬天其實很令人難受。
就算不下雪,也是冰冷得讓人痛苦,

對我這來自亞熱帶蕞爾小島的台灣人而言,這冰窖的溫度簡直是要命啊~



尤其在地鐵穿梭時的風常常讓人想尖叫「好冷啊啊啊啊啊」!

今年巴黎下了雪,不過只下了一天不到,雪還積得不夠多,當天就融了,

對想拍雪景的我是一大遺憾哪~

我多麼想看看白雪覆蓋在莊嚴的聖母院、豪氣奢華的亞歷山大三世橋、新古典風格的歌劇院...等古蹟上。

******

冬天沒有雪景可拍,但是街景依然迷人。

我多麼想從各種角度覽盡巴黎的美,但是巴黎卻像是取之不盡的寶藏。

我常常在小街巷弄中發現驚喜,天氣晴朗的時候,藍天之下的巴黎是燦爛的一幅畫,

我終於明白為何住在巴黎的人都要不禁歌頌起這城市,

因為已習慣外省平淡生活的我不懂這城市的美好與豐富,

自以為來過幾次巴黎就是看過了巴黎,

是啊是看過了,但是還沒看盡呢~



巴黎讓我變成一個貪婪的旅人,我求知若渴,計畫著下一次的漫遊。

風雨無阻,我的城市漫遊讓我在移動中有更多思考,尤其是關於人生和人性。

******

巴黎的雨下得善變,就像某些神經質的法國人容易為小事莫名抓狂。

******

溫帶國家的寒冷冬天並沒有打擊我的士氣,我告訴自己要堅忍、要莊敬自強。

我要比別人更快更精確,我要專心工作,心無旁鶩,我是我自己人生的主角,

沒有人能左右我,別人說什麼我都不在乎。

別人對我的誤解或缺乏認識是他們的損失,因為我知道我在乎的人是誰,

我的情緒是一時的,我知道我沒有那麼遜,也沒有那麼脆弱。

我不需要解釋我做的事,因為我要用我做的事來解釋,而不是用話語。



為何有人總是絮絮叨叨?如果他們安靜一點,是不是會更有智慧?

我不需要口蜜腹劍的同事,我知道他們想要討我歡心,然後利用我的好心。

我知道班上誰最認真(不是我),我知道誰痛恨作弊與懶惰(一定有我),

我知道誰是社會上真正的寄生蟲,企圖用他們的歪理與藉口拖累這個國家。

******

我知道在法國要財務自由真難!

******


我恨這個法律什麼都要管的國家,政府總是將他們的髒手伸進人民的生活中。

如果法國的僵化制度下的公務員可以少一點,然後多一點常識和效率該有多好。

當然,法國的缺乏效率也是因為一堆囉唆的法律規定。

我覺得法國就是一個充滿矛盾(paradoxe)的國家。

台灣法律沒那麼多,商人自由多了。

但是遇到某些糾紛時,就會知道法律的重要了。

******

明天就三月了,春天的腳步近了,我在巴黎預計的停留期也已經過了一半。

當我獨自在城市漫步時,我發現我的腳步也越來越堅定,我覺得自己仍在成長,

雖然自己真實的年齡讓我以為已經過了那種大學生的「青春不要留白」、可以盡情揮霍享受的感覺,但是在巴黎生活的這段時間,讓我有種自己又年輕了的感覺!

我覺得像回到台北,那種城市生活的朝氣與活力,偶發的雷陣雨,下雨前的氣味讓我最有共鳴。

******

許多法國人說我的法文幾乎沒有腔調,我上輩子一定是法國人。

我心想「誰知道呢」。而且我的法文越說越糟,拜周遭老法所賜,粗話倒是學了不少。

我對法國有認同嗎?還是只是一時的盲目迷戀?

雖然自己對法國文化還是興趣不減,但還是常問自己支持自己在法國生活的動力是什麼?

我為何要忍受在這個充斥個人主義、愛爭吵、缺乏道德教育、犯罪率失業率都比台灣高、社會氣氛緊張、政府遲鈍的國家生活?

若要給個答案,我想應該是「夢想」吧。

實在很不想用這兩個老掉牙的字,我又不是九把刀或五月天。呵。

可能是因為想要奮鬥,因為不想太安逸,所以選擇在法國繼續受苦。

想要有一個自己的家,古董家具和一座舖滿玫瑰的花園...
 
我想在台北我永遠也買不起一間公寓。

因為想要有一個簡單的生活。

因為不喜歡夏天流太多汗。

因為想要安靜。

因為我適應得不錯,所以將錯就錯吧~

******

夜深了,告解未完,改天再聊吧。



Plus d'infos »

聖德尼



巴黎改變了我,讓我脫離宅人路線。

若有機會住在巴黎市中心, 絕對會讓人缺乏待在家的慾望。

由於不知道未來是否有機會長住巴黎,
我希望每個週末都能浪費在美好事物上。
就像當初第一次來歐洲一樣,把每一天都當成是旅途的最後一天來活。

巴黎最不會令我失望的就是博物館和歷史古蹟建築。
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天,許多博物館美術館都免費,
今天是聖誕假期的最後一天,我怎能虛度宅在家?

於是今天中午吃飽後,我終於來到這座我嚮往參觀已久的聖德尼大教堂。

教堂全名為Basilique cathédrale de Saint Denis。





今天除了免費以外,我去的時間剛好碰到導覽員解說的時間,我真是太高興了!

因為有了導覽小姐的解說,讓我知道了一些歷史軼事,也進一步有了解讀教堂建築的一些小技巧。




其實,讓我特別想遠離市中心來參觀這座教堂的原因,不外乎是 Marie-Antoinette 皇后的傳奇故事,當然一定要提的就是她的兒子路易十七的心臟,就藏於這座教堂。有趣的是,導覽小姐卻隻字未提路易十七,還是導覽結束後我去問才告訴我「就在旁邊」。





畢竟路易十七的心臟並不是參觀的最重點,因為整座教堂都是重點!!!



路易十七的心臟


總之,聖德尼大教堂變成皇室偏愛的陵寢,除了與敬拜聖德尼的普及化有關之外,背後也有許多歷史原因。






在導覽員的精彩解說中,我學到了很多,包括建築和宗教之間的關聯,

希望下次參觀古蹟時,也能遇到這樣的導覽員,保證入寶山不會空手回家,收獲滿滿啊~


巴黎聖母院


最後附上一張觀光客拍不膩的聖母院照片,why?

巴黎聖母院如果有名,其一是建築特色及在巴黎市中心的地位 (聖母院前面的廣場就是巴黎丈量與各地之間距離的尺度),其二當然要拜雨果悲慘世界之賜。


其實,在巴黎聖母院完工之前,聖德尼大教堂才是巴黎哥德式教堂的鼻祖!
而這件事很多人都不知道,甚至是巴黎人,或是觀光客!

更值得一提的是,巴黎聖母院的建造更是參考聖德尼大教堂的建築風格,
參觀完了聖德尼教堂,我對它又多了一分肅然起敬之心。








Plus d'infos »
Copyright © 2017 Sophie Sylvestre. All rights reserved. Fourni par Blogger.